臉書上的朋友,同樣是住在美國的台客,貼上跟姊妹淘在家吃比薩喝可樂的照片,跟大家分享他的小確幸。我一邊想著原來幸福可以這樣簡單,一邊又想如果是我,大概會在嚼比薩邊邊的麵皮時感歎,秋夜晚風有夢有朋友但搭配的不是鹽酥雞和炸雞皮以及珍珠奶茶真是令人遺憾。
就像 Midnight in Paris 的 Gil 和
Adriana 一樣,總是覺得過去比較美好。我的症頭雖不完全相同,但喝七喜的時候悲傷不能擁有開喜,人在美國卻心向台灣,也是一樣的不切實際。
在紐約的第一年, 很誠懇積極的想「在地化」。只去中國城買菜過一次,廚房裡沒有電鍋和醬油,冰箱裡常備
Philadelphia Cream Cheese,台灣的朋友沒幾個,若有打麻將或唱KTV之類的台式活動絕不加入。我現在要是認識當年的自己一定對這種急著丟掉過去的行為嗤之以鼻,但那時覺得花那麼多錢來留學,怎麼能不好好把握短短的兩年時光融入當地生活 。溜冰、滑雪、時代廣場跨年倒數,樣樣有趣樣樣來,那時候舒適圈很廣,什麼都嘗試,連品酒會這麼假掰的活動都願意參加(我不但對酒一無所知而且酒量奇差),哪像現在三天兩頭往功夫茶和CoCo報到。
隨著來美的時間越久,愛台症狀就日益加劇,覺得中秋節不烤肉渾身不對勁,萬聖節要扮什麼完全沒興趣。事實上只有剛來的第一年參加了西村的扮裝遊行,扮什麼不重要,布料很少就好。FOB 特徵之一就是會在萬聖節完全無視北美的低溫而穿著暴露大量肌膚的服裝,研判是在本國被壓抑太久的後遺症。(我在講我自己,不要沒事來對號入坐。)如圖,在十月底的紐約還咬牙中空,如果照片局部放大再放大,雞母皮應該清晰可見。
我在大嗑阿達從台灣人肉快遞來的微熱山丘和菲菲慷慨相送的芋頭酥時(果然出外要靠朋友),一邊享受著心裡鄉愁胃裡高潮的複雜情緒,一邊忍不住反省,也許我應該改變剛愎自用的個性,推翻守舊的惡習,打開心胸試著愛上新東西人生才不至於越活越窄。盡量學著享受燕麥粥(噁) ,不要一天到晚懷念大腸麵線(老闆香菜多一點還要加辣謝謝);
九層塔炒螺肉與冰台啤並不是唯一的答案, Ossau Iraty 配 Chardonnay 也可以是正解。假裝的事情久了說不定有一天就會真的喜歡。